实践湖沧小区美丽富裕梦

 

实践湖沧小区美丽富裕梦

——浙江金华东阳市湖沧小区建设“美丽乡村”纪实

    这里地处市场经济繁荣区——浙江金华东阳市,是一个靠改革、靠市场、靠体制创新发展起来的地方;这里风光秀丽、景色旖旎,人文厚重,是人们宜居宜业宜游的理想天堂;湖沧小区就诞生在这片神奇而富饶的土地上。
    在广袤的中华地理版图上,东阳湖沧小区或许就是一个平凡无奇的小圆点,而在近年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迸发出无限光芒,备受世人瞩目。
    从经济发展到百姓致富
    从生态环保到民生改善
    从社会心态到幸福指数
    从基础设施到管理创新
    湖沧小区美丽乡村建设征程从这里开启。 
    早在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规划《建议》,专题叙述了建设社会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2006年初,更是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放入中央一号文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词。作为“美丽中国”的重要部分,浙江省在2013年全面推进“美丽浙江”建设。省长李强在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开幕会上明确表示:浙江要狠抓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建设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
    此时,浙江金华东阳市湖沧小区顺应形势,立足实际,创新机制,大力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取得了突出成效。短短几年,湖沧小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如今,走在湖沧小区,眼前呈现的是整洁平坦的道路、规划有序的漂亮住宅、风景秀丽的中心公园、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多功能综合楼……处处都体现出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崭新变化。这些成绩的取得,饱含了湖沧小区领头人——杜加行老书记的辛勤汗水。
    要想富、先修路。1996年,杜加行上任当书记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村庄的道路修好。而要修路,首先就得进行旧村改造,把住宅重新规划后,将道路拓宽至8米甚至是10米、20米。然而,第一次修路就涉及120多户的拆迁,杜加行挨家挨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并带领村干部外出到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考察。当时,湖沧小区集体经济并不富裕,在老书记杜加行的带头下,村干部们经常自掏腰包,筹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在湖沧小区旧村改造中,村两委坚持每户人家3间房的规划,如此一来,不但没有占用一分良田,反而节约了土地。从1996年开始,湖沧小区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旧村改造工程,涉及农户500多户,改造建筑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完成道路硬化29000多平方米,建造沼气化粪池200立方米,使村落卫生环境明显改善。另外,全村住房面积从改造前的不足2万平米达到了现在的6万多平米。村里还出资为50岁以上的村民购买了社会养老保险,建起了30多套老人公寓,安排了孤寡老人,更缓解了婆媳关系。2010年,湖沧小区又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施100%土地流转,鼓励村民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有效地推动了蔬菜专业户、种植大户的发展,仅此一项,就为小区村民每人每年增加1000多元的收入。
    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文化同样不可或缺。从2006年开始,湖沧小区投入数百万元,落实硬化、亮化、绿化、洁化等工程,不仅建成了污水管道收集系统,还建造了集会议、学习、健身、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楼以及占地12亩、文体设施一应俱全的休闲广场,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为此,湖沧小区先后获得了“金华市文化示范社区”和“浙江省文化示范社区”的荣誉称号;2010年,湖沧小区党支部更荣获“东阳市先进党组织”等称号。


    在荣誉面前,湖沧小区的党员干部们并没有迷失,用老书记杜加行的话来说,当干部虽有许多酸甜苦辣、冤屈误解,但还是应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否则还是不当的好。杜加行说,小区各项建设得以顺利推进,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干部努力,村民齐心,干部按规定办事,村民按规定行事。村民间要相互关心,有困难要相互支持;多提合理化建议,少做评判员,多当运动员,这样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才会加快。 
    2013年1月,为响应省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号召,湖沧小区启动了新一轮旧村改造项目——农房的高层安居工程 ,“江滨国际花园”即将拔地而起。仅这一项目既节约了70来亩建房土地,又满足了村民住房需求,更是美化了小区环境,湖沧,又将迎来一次新的飞跃。如今,湖沧小区村民的福祉和这片土地的变化实实在在地交融在了一起。“发展经济、普惠民生” 是湖沧小区全体党员干部们不断践行的服务宗旨,未来,他们将在杜加行老书记的带领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希望的田野上放飞惠农兴村的美丽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