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审无定河 有机大米香

 

塞外小江南 内蒙大粮仓

——乌审无定河 有机大米香

    说起内蒙古,人们想到的是广褒的草原,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然而,近来,有人从一碗米饭里,发现了内蒙古具有颠覆您想象的另一面——塞外小江南,无定河畔稻花香。


    近来,在内蒙古(乌市、鄂尔多斯)的高档超市里,一袋标价60元一公斤的大米居然供不应求,这引起了许多消费者的好奇。有消费者试着买了袋回家尝尝,淘洗后,果见米粒晶莹剔透,做成米饭后富有光泽,香软可口。再回过头来一扫二维码,大米的“身份证”上显示:无定河有机大米,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因产于无定河流域而得名,是乌审旗的著名特产之一。
    原来,这种香软可口、且价格不菲的有机大米,不是产自泰国、也不是产自江南或东北,而是来自内蒙古乌审旗的无定河畔!
    说起无定河,大家可能并不陌生。早在唐代,一位不出名的诗人写了句有名的边塞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就是这句诗,千百年来让人们记住了这条河的大名,但印象中却是“苍凉与悲壮”的征战景象,现如今何以成为“塞外小江南、内蒙大粮仓”的呢?
    无定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在乌审旗穿境而过,过境长度80公里。只见这里阡陌纵横、水网密布,屋舍俨然,好一派江南水乡景象,怪不得有着塞外小江南的美誉!
    其实,乌审旗无定河流域,从上个世纪50年初期就开始种植水稻。1994年,纳林河海子湾村种植的水稻,就被自治区审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到了1999年,全旗水稻种植达到高峰,种植面积5100亩,总产量281.3万公斤。


    无定河大米不仅有严格的耕作程序,而且有独特的地理因素。乌审旗无定河镇无定河村年降水量350毫米,年平均气温7.9度,无霜期130—150天,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期,气候条件适宜水稻生长。种植区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大部分属于草甸土和草甸栗钙土,质地为中壤和轻壤。土地资源丰富且土质肥沃,适宜水稻生长。加上无定河流域丰富的水资源,为发展水稻提供了先决条件。
    然而,进入21世纪,随着制种玉米面积不断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减少,以致到了2010年减少到300亩,总产量9.1万公斤。无定河大米几乎被人遗忘。
    原来当地农民种的大米,主要是自家吃,剩余部分分给亲戚朋友,没有多少收入。直到2013年,一个叫梁小平的人回乡创业,让无定河大米重获生机。
    2012年,无定河镇投入部分资金,将一块荒废多年的草甸子进行改造,并与返乡农民梁小平合作,在这里示范种植有机大米。植水稻1000亩,成为当地村民的“示范田”。
    2014年,由梁小平发起,联合无定河镇45个种养殖合作社和种养业大户,成立了“乌审旗无定河社会化综合服务协会”。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社会化综合服务,组织会员抱团发展,打响“无定河”农畜产品绿色品牌,增加村民收入。


    2015年,无定河大米通过有机产品认证,并在东胜、乌审旗设立直销店。前不久,供应第十届民族运动会期间,全部7万斤大米的订单也已签订。
    经过短短不到三年的辛勤耕耘,无定河有机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300亩,日渐成为黄河湿地附近无定河流域优质大米的黄金核心产区。2014年,乌审旗政府投资150万元,支持无定河水稻基地上了全国首家大米安全追溯系统,该系统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对大米育苗、种植、收割、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实施可视监管,真正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保证。
    如今无定河有机大米一鸣惊人,一公斤市场上卖60元。同样一亩地,种水稻比种玉米少说也能多收入2000-3000元。
    原来,农民不仅种水稻赚钱,还在梁小平的带领下尝试稻田养蟹,结果不仅每亩稻田可新增1000来元的收入,而且还意外的为:无定河有机大米“新增了一个绿色标签。
    原来,稻田养蟹是一种‘一地两用、一水两养’的立体生态种养模式。蟹养殖采用早投饵、早入养殖田,不仅能清除稻田杂草,预防水稻虫害,同时粪便又能提高土壤肥力,既保证了水稻产量,又生产出优质水稻。稻田养蟹将农业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使用率。将水稻变成了有机稻,蟹成了有机蟹,他们将这种有机大米命名为“无定河大米”。
    如今,有了无定河有机大米的成功模式,无定河镇充分利用巴图湾生态旅游的品牌,加快乌审旗无定河生态休闲养生农业园建设,着力推进旅游与休闲农业相融合,形成强大的合力效应,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